最全、最实用的二甲双胍临床问答,都在这里了
2021-02-25 未知 admin
自1957年问世以来,二甲双胍迄今已有60多年的临床应用史,是当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,被欧美及我国权威指南推荐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。但在临床工作中,我们对二甲双胍的认识可能还存在误区或不足,其规范运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。
1、临床应用篇
Q1:二甲双胍改善高血糖的主要机制仅仅在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吗?
A1:二甲双胍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改善高血糖1,2:
①作用于肝脏,抑制糖异生,减少肝糖输出;
②作用于肌肉和脂肪,改善肌肉糖原合成,降低游离脂肪酸,提高胰岛素敏感性,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;
③作用于肠道,抑制二肽基肽酶-4(DPP-4)活性,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-1(GLP-1)分泌,同时上调GLP-1受体表达。
Q2: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如何?
A2:去除安慰剂效应后,二甲双胍单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(HbA1c)1.0%~1.5%,我国人群证据显示,二甲双胍单药降低HbA1c达0.7%~1.0%3。此外,二甲双胍可中度降低空腹血糖,轻度降低餐后血糖4。
Q3:超重或肥胖患者更适合选用二甲双胍吗?
A3:不少医生习惯将二甲双胍用于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。
研究结果均显示,二甲双胍在正常体重、超重、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相当,因此,体重不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决定因素,且疗效、不良反应与患者的体质指数(BMI)无关1。
考虑到二甲双胍具有减重效果,故更适用于非消瘦的2型糖尿病人群。因此,只要无禁忌症(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、急性感染、缺氧等)和不耐受,二甲双胍均应作为基础治疗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3,5。
Q4:二甲双胍能否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?
A4:多项研究显示,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,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长期有效性1。
Q5:除了降糖,二甲双胍是否还具有其它作用?
A5:二甲双胍对血脂谱异常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均可起到改善作用,也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肿瘤风险。对于多囊卵巢综合症(PCOS)的患者,二甲双胍可以提高雌二醇水平,改善月经周期,诱导排卵1。
2、规范治疗篇
Q6:二甲双胍的降糖剂量和给药频率如何抉择?
A6:二甲双胍的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效应。成人最大剂量为2550 mg/d,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 mg/天1,这也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剂量。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,建议根据血糖监测,逐渐加量至最佳有效剂量(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调整剂量)。二甲双胍全血消除半衰期达17.6h,每日2次服用可维持24h有效血药浓度1,必要时也可以每日3次给药。
Q7: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,常常影响治疗依从性,如何避免?
A7:二甲双胍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、腹泻、食欲下降等,为避免不良反应,二甲双胍的使用应遵循“小剂量起始,逐渐加量”的原则1。如以500 mg/d起始,根据血糖1~2周后的状态滴定至最佳有效剂量,餐时或餐后服用二甲双胍可减轻胃肠道反应。
值得注意的是,二甲双胍的胃肠反应多出现在用药早期(约前10周),随治疗时间的延长,患者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1。二甲双胍缓释剂型或肠溶剂型,如君力达(二甲双胍肠溶胶囊),相对于普通片剂而言,可减少给药后的胃肠道反应,提高用药依从性1。
Q8:二甲双胍剂型有哪些?它们有何区别,使用时需注意什么?
A8:目前在我国市场上,二甲双胍的常用剂型有二甲双胍普通片(或胶囊)、肠溶片(或胶囊)和缓释片(或胶囊)。普通剂型在胃内崩解释放,溶出速度最快;肠溶剂型是药物在肠溶材料的包裹下,从胃排空到肠道后崩解释放,溶出速度次之,克服了普通片对上消化道的刺激作用;缓释剂型在胃肠道内缓慢地溶出、释放,再次之1。为避免胃肠道反应,可采取Q6中的治疗策略。
需要注意的是,二甲双胍肠溶剂型可在餐前半小时服用。这样,血药浓度峰值与患者餐后血糖峰值同步,既能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,又可最大限度规避上消化道损耗和酶解,增加了二甲双胍的生物利用度。
鐑瘝锛